查看原文
其他

何为良好的家庭生活?这位顶流心理学家的十条建议,眼界大开

河合隼雄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4-10-17

爱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肯定对方的人格。


今天是大年初五,不知道大家是已经回到家中,还是依然在度假模式呢?不管在哪里,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的家庭时光,这些时光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家庭记忆。


我们大都认同对于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可是很少有人细究家庭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呢?什么是良好的家庭生活?


是有钱,可以带孩子到处旅行、看世界?是有势,能让孩子去上最好的学校?还是有才,爸妈学识出众可以自己教孩子?

……


不,家最重要的是关系,是一家人平等自在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滋养孩子的成长,还能让父母体会到养孩子最大的乐趣。


到底如何在家中培养平等自在的关系?跟孩子好好相处,让孩子体验到真正的家庭生活?我们从河合隼雄的《什么是最好的父母》一书中,梳理出十点对于良好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的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河合隼雄是日本国宝级的临床心理学家,他从数以万计的父母养育烦恼的提问中精选出最典型的问题进行回答。日本同样经历过社会快速变化,很多父母养育的困惑和中国有共通之处,这些对于今天的中国父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河合隼雄是村上春树一生推崇的心理大师,是世界级的教育心理学家。《什么是最好的父母》在日本畅销二十年,影响了日本几代人的养育观念。

以下文字引自《什么是最好的父母》,有删减。

 
01
最重要的是陪伴,
回应孩子“爸爸妈妈在”
 
现在有很多父母都太偷懒了,没有磨炼自己作为父母的直觉,所以才不懂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人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金钱至上,所以总是会为了挣钱而四处奔波。这样一来,父母的能量就从孩子身上移走,而集中到了挣钱上。父母以为挣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幸福”。

但若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反倒是在做父母这件事上偷懒!

动物父母虽然不赚钱,但却能尽力哺育孩子,陪伴孩子,尽到父母的职责,而人类父母却为了挣钱,无法和孩子待在一起。

 

所以在出了问题的时候,父母会说:“为了孩子我都付出多少了啊!”可如果问问孩子,他们却说:“爸爸妈妈什么都没为我做!”换句话,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父母为他做的事,并不是指挣多少钱,而是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在重要的时候回应一句“爸爸妈妈在”。

 

 

02

接纳孩子

并不总是能尽如大人的心意

 

当今社会过于相信父母可以控制孩子了。

 


机器这种东西,只要使用的人操作熟练,就一定可以按照人的意愿运转。但是,养育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操作机器可大不相同,所以,有数不清的困难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一开始就懂孩子是不会尽如大人心意的,“我家孩子啊,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这么想就没事了。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顺我们心意的机器了,所以在孩子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旦不顺心了,父母就认为“是我不好”,从而生出罪恶感,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样想。不论是多么优秀的父母,多么优秀的孩子,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



03 

不要总是想着

要为孩子做些什么

 

之所以会烦躁不安、过分责骂孩子,往往是因为妈妈的内在有某些焦虑。


“为了孩子我必须做些什么”这样的想法非常容易与烦躁挂钩,结果往往就演变成了“不许干这个,也不许做那个”。一味地禁止孩子,对孩子生气,这对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与其想着“我必须做些什么”,不如多想想“我再陪孩子多待一会吧”“我再多看看孩子在做的事吧”。

 

 

04 

好父母要能说出

自家孩子的五个优点

 

如果有人不是说“我家孩子数学得了多少分”,而是能说出“我家孩子笑容很可爱”,那真的很了不起。孩子的笑容是没法用标准来衡量的,如果父母能准确把这一点指出来,可真太棒了。


每个孩子的笑容都有不同的可爱之处,没有办法用名次衡量。这是绝对不会被别人抢走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如果是像学校的成绩那样可以用标准来衡量的东西,就算好不容易得了第一名,稍微放松就可能变成第五名、第十名,这种表扬一下子就会被别人抢走了。

 

 

05

拿出一小时倾听孩子


倾听对方说话真的非常重要,不只是在亲子关系中,在夫妻关系中也是一样。而且听的时候,要沉下心来认真听。“今天听你说一个小时吧”,光是这么想,就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效果。


如果父母能想着“听听你说的话吧”,孩子也会因此而感动的,爸爸妈妈愿意为自己这样做,孩子会感到特别开心。


当父母用正确的大道理说教的时候,真实的父母就躲藏在了“正确的大道理”这个保护伞的背后,孩子就看不到真实的他们了。

 

至于“一小时”,是因为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极限差不多就是一个小时。



06

只看到“名次”,

看不到“是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的幸福将遥遥无期

 


不顾每一个孩子的特别之处,而只知道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名次,这样的结果就是,完全看不到孩子的“个性”。根本不关注是“什么样的孩子”,而只想着名次,想着考好成绩,变成有钱人,结婚生子,忙忙碌碌地操劳,安稳度过一生。


可人最终都会归为尘土的,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呢?


只做着所谓正确的事,就会让人想问“你觉得有意思吗?”因为并没有“我在活着”的体验啊!


这样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做了别人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已。可这种评价的标准是存在于外界的,而不是内心啊。

 

 “试着做一回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事吧!”这句话,送给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07

在孩子青春期之前,

父母要存一些“啊!太有意思了!”的记忆

 

对孩子来说,青春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时期。


我认为根本没有“这样做就可以顺利度过青春期”的万全之法。影响青春期能否顺利度过的关键是过去的人际关系,如果等到了青春期才开始发力就晚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青春期之前的人际关系的储蓄。


在孩子小时候,当他难得想和父母说说话的时候,父母却没耐心地说,“好烦!”然后把孩子晾在一边,和温柔地说:“哦?‘’然后感兴趣地倾听,这两种反应,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正是在这种小事的积累中,关系就逐渐建立了。


所以在青春期之前,与孩子在金钱无法衡量,也没法用数字计算的方面好好相处,好好积累,这才是最重要的。亲子之间经历了多少“啊!太有意思了!”的体验,可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有一些父母绝对不把自己的脆弱、缺点和失败显露给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也会认为,脆弱是绝对不能示人的。那么若是孩子被欺负了,也无法对父母说出口。所以,父母把自己的脆弱和失败都原原本本展现给孩子是很重要的。

 

 

08

只让孩子做确定的事,

会把孩子的人生塞到

所有人的最大公约数里


如果要充满个性地活着,那就意味着有时要赌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东西。

 

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人们开始觉得“按下按钮就立刻运行”“在自动贩卖机里放入 120 日元,就会出来罐装果汁”这样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正确的,觉得只要知道更多这样便利、实际的东西,人生就会一帆风顺。


可是,个性这种东西并不是这样的。整天只做这些充满确定性的事情,根本就没法儿活出“自我”。

 

所以不是“我知道放入120日元就会出来罐装果汁,所以放钱进去”,而是“就算放入120日元后可能什么都出不来,我也偏要放进去试试”,这才有意思。这时“就要赌120日元能不能出来果汁”这件事,只有“我”能做到。


这种“赌上一把”的做事方式正是个性。有个性的人在人生中无数次地做着类似的事。而且面对变化无常的人生该怎么反应,也是这个人的个性所在。

 

所以,认同孩子的个性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到了孩子的事上,家长们总会容易太过心急。明明知道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但眼前却总想把孩子塞进确定的形状里。


养育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有的家长想着为了孩子好,只让孩子去做那些早已经知道答案的、确确实实的事,这样的家长只会把孩子的人生塞到所有人的最大公约数里面而已,孩子的个性也会一直被压制下去。


人们虽然嘴上都说着“重视个性”,可却没有能看到孩子个性的慧眼。

 

 

09

家人住在一起

体验共同命运的感觉非常重要

 

家庭就像“树”一样,总有一天果实会离开大树,然后“砰”的一声掉到地上。但果实在成熟之前都要一直与树待在一起,如果还没成熟就离开,也很让人伤脑筋。

 


家庭成员之间由一种“不知道为什么,但要在一起”的关系紧密联结着。在这个凡事都需要理由的时代,能共同拥有这种“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我们成了父母跟孩子”的命运般的关系真是非常重要。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确实是在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来到这个世界上了。这么想的话,父母对于孩子确实是负有责任的。

 

 

10

不因孩子的失败

就降低对孩子的评价,这才是家

 

孩子其实天生就有着自我成长的力量。家长必须把“勇于担当”作为养育孩子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一种自立吧。

 

通常社会上会认为“失败=否定”,但家庭应该是个即便出现了失败,也不会贬低孩子的地方。家人会说,“下次再加油吧!”不会立刻就把“失败”等于“否定”。不因孩子的失败就降低对孩子的评价,这才是家。

 


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孩子“存在”于此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如果能够不断肯定孩子的“存在”,那么将来孩子长大了,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陷入自我厌恶之中。

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在将来面对失败、感到自己的局限性时,是陷入自我厌恶之中,还是能够肯定自己,重拾信心,这都取决于父母是否能肯定孩子的“存在”。

所以,即便孩子有很多缺点,如果父母能够肯定孩子作为独立人格的尊严,那么将来孩子遇到挫折也能够重拾信心、确立自我。
 
爱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肯定对方的人格。但要在肯定对方的自主性和人格的同时爱对方,实在是非常难的事情。其实,有很多人都忘记了对方是个有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以为像爱一个洋娃娃一样地爱对方就是爱了。
 

河合隼雄先生认为,回归自然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养育孩子。因为孩子就是自然,只要用心感受和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我们就可以真切地自然起来。在陪伴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里,成年人也是被疗愈的。


各位读者,春节假期跟家人一起的生活过得如何?你认为好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分享。


配图来自《小欢喜》《小舍得》剧照


编辑 | 小羊 舒雯
值班编辑 | 木白



本文里提到的经典养育书籍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可点击下图小程序购买




相关链接:
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的家庭教育
白滔滔: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学历、家庭财富没有关系,你信吗?


童书妈妈创办了全支持教育群,欢迎加入。日常安排如下,目前是春节假期模式。也就是想发啥就发啥,不想发就不发的极度讨好自我的模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童书妈妈三川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